2022年12月15日,由新疆農業機械學會主辦的“農業機械團體標準專題培訓活動”以線上形式成功舉辦。新疆農業機械學會理事長、石河子大學陳學庚院士、新疆農業機械學會秘書長馬俊貴出席活動并致辭。

陳學庚院士在講話中指出,近年來,我區加快農業農村科技創新,在農業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推動了我區特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離不開標準化。農機標準化是規范農機作業,保障安全生產,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有效措施。同時農業團體標準發展過程中,參與主體更加多元,產業鏈、技術鏈、標準鏈融合性不斷增強,對高效、綠色、資源節約、智慧農業等領域技術創新和應用的關注度將不斷提升。高效農業方面,農機、農藝、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將為耕種管收機械產品標準、栽培技術規程、社會服務規范等團體標準制定提供有力抓手;節約型農業方面團體標準建立,將為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農業資源利用率提供重要保障;綠色環保農業方面團體標準發展,將為減少農業污染、發展環保型農業提供良好的示范樣板;智慧農業方面建立的團體標準,將為提升農業產業鏈智能化水平,助推農業產業管理和技術手段升級提供實踐基礎。
馬俊貴指出,舉辦“農業機械團體標準專題培訓活動”旨在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和《自治區關于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推進我區農機標準化建設步伐,培養農機團體標準編寫人才隊伍,提升農機團體標準編寫能力與水平。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企業作用,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原創性、高質量標準。
來自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全國農業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陳俊寶研究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標準化研究院工業所所長胡小明教授級高工,新疆農牧業機械產品質量監督管理站雷振華工程師,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翟修萍工程師分別在線上進行了專題授課。
陳俊寶在專題活動中指出現有農業標準體系框架中可以分為14大類,49個系列。其中國家標準分364項、機械行標分為315項,共計679項。這其中傳統機械從耕、種、收,畜牧這其中內容是十分豐富的;但在養殖機械、農村廢棄物利用設備、農田基本建設機械、設施農業,園藝機械內容并不豐富。同時陳俊寶秘書長提出現有標準體系存在的問題:中低檔產品的單機標準多,高新技術、大馬力復合作業農機具產品標準少糧食作物生產機具標準多,經濟作物、設施農業機具標準少、整機標準多,零部件標準少等問題。
胡小明在專題活動中提出國家鼓勵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由本團體成員約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團體的規定供社會自愿采用。
雷振華在專題活動中提到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其中國家標準分為強制性標準、推薦性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是推薦性標準。強制性標準必須執行。國家鼓勵采用推薦性標準。同時標準本無高下之分,只有水平高低之別。對于一個團體、一家企業,任何一項標準,只要將其放到合適位置上,就會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國家鼓勵學會、協會、商會和產業技術聯盟等制定發布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團體標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光靠政府主導、政府出資、政府批準制定和發布標準的方式方法管理標準已經過時了,無法滿足飛速發展且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也無法適應企業多角度、全方位的創新要求。
翟修萍在專題活動中提到團體標準的定義為以企業、行會或聯盟、協會等團體為主體,發布的推薦性標準,稱為團體標準。通常能夠代表某個行業或專業領域的最新技術、目前的最高水平、填補國內國際的空白等。團體標準的修訂可以很頻繁;執行團體標準的企業和產品,也代表著其技術領先、具有創新性點;團體標準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團體標準一經執行,可以帶動行業和技術被動升級;在推動企業發展、技術創新方面形成自下而上的力量,其意義是積極且不可忽視。
會上,陳俊寶、胡小明、雷振華、翟修萍分別圍繞著“我國農機標準現狀”“團體標準的法律地位”“團體標準的使命”“農機團體標準的修訂程序”“我國標準化法律法規體系”“標準的結構”等12個主題進行了詳解解讀指導。通過本次專題活動,各位專家充分交流了我區農業機械團體標準的發展趨勢和編寫經驗,對我區農機團體標準編寫能力與水平發展意義重大。
本次線上專題授課授課時長共計240分鐘,來自不同地州農機系統、新疆農業機械學會理事單位、新疆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三所高等院校近240人觀看此次直播授課。
供稿:新疆農業機械學會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