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4-7日,新疆農業質量協會以“科技同心 志愿同行”為主題,在昌吉市舉辦“學雷鋒,送技術,促發展,惠農民—送技術培訓進鄉村”活動,為沙雅縣78名基層農技人員、新型經營主體代表量身打造了一場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科技“充電”盛宴。
活動緊扣自治區農業主推技術和主導品種,邀請新疆農科院、畜牧科學院等科研院所權威專家,圍繞“穩糧、優棉、強畜”目標,量身定制課程體系。新疆農科院糧作所研究員賽力汗·賽結合南疆光熱資源特點,系統講授春播、復播玉米全程精準調控技術,通過“密植高產+智能水肥調控”破解玉米單產瓶頸;新疆農科院糧作所原所長、研究員吳新元則聚焦小麥“一年兩熟”模式,從品種選育到滴灌配套技術,為南疆小麥提質增產開出“良種良法”藥方。新疆農科院植保所郭文超研究員以“天敵昆蟲工廠化繁育”“生物農藥靶向防控”等前沿技術為核心,為綠色植保轉型提供科技路徑。畜牧專家哈爾阿力·沙布爾講解了牛羊高頻繁殖與疫病防控技術,助力畜牧業增效;棉花所王亮、張娜副研究員則聚焦“干播濕出”技術,破解南疆棉花節水增產難題。參訓學員紛紛表示:“課程全是自治區重點推廣的‘硬核技術’,學了就能用!”
實踐教學聚焦現代農業科技應用場景,精選五大標桿基地,打造“數字農業+智慧畜牧+種業芯片”的立體化實訓課堂。在瑪納斯縣數字農業實訓基地,學員現場觀摩衛星遙感監測、無人機變量施肥等“天空地”一體化技術,感受“指尖種田”的智慧農業圖景。多位合作社負責人圍繞大田作物精準管理,與技術團隊深入探討技術應用方案;部分學員主動記錄基地服務熱線,表示將結合生產需求引入智能監測系統。實訓基地同步開通線上咨詢通道,為學員后續技術落地提供持續支持。
新疆朗青畜牧5G智慧牧場內,全自動擠奶機器人、智能環境調控系統讓學員驚嘆“畜牧業竟能如此‘高大上’”;九圣禾種業集團的分子育種實驗室里,基因編輯、種子健康檢測等技術揭開“一粒種子的科技革命”;新疆農科院綜合試驗場變身“田間考場”,專家手把手指導玉米密植播種機改裝、小麥滴灌帶精準鋪設等實操技能;自治區博物館農業文化遺產展區,則通過數字化手段展示千年農耕智慧與現代科技的傳承創新。
“這次培訓既接‘天線’又接‘地氣’!小麥‘一年兩熟’技術方案直接對標中央‘提升糧食單產’要求,回去就推廣到示范田。”沙雅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技術員蔡耕硯感慨。合作社代表高加東對智慧牧場印象深刻:“原來手機APP能實時監測牛羊健康,科技讓養殖效益翻倍!”參訓學員普遍認為,培訓將政策精神轉化為“實操手冊”,為春耕生產注入強勁動能。
此次活動是新疆農業質量協會踐行科技志愿服務精神的生動縮影。通過“政策導向+技術落地+服務下沉”的精準鏈路,推動自治區主推技術扎根鄉村,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
供稿:新疆農業質量協會
責任編輯:帕孜來提·吐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