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中華中醫藥專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中華中醫藥學會生殖醫學工作者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快中醫藥專業學術人才成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生殖醫學分會第十三次學術大會于2024年6月21-23日在天津市召開,來自全國各省市的中醫藥生殖醫學工作者、學生500余人線下參加,線下直播參與1.6萬人次。

6月22日,天津市衛生健康委處長于春泉、天津市科協學會副部長施琳琳、中華中醫藥學會生殖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建設、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樊官偉等出席大會開幕式并致辭。
于春泉處長表示,中醫藥與現代生殖醫學的深度融合是推動我國生殖健康事業發展的關鍵,鼓勵支持生殖醫學領域中醫藥創新研究,呼吁加強學術交流與合作,促進知識傳播與經驗共享,提升我國生殖健康服務的整體水平。
施琳琳副部長表示天津將繼續發揮科教資源豐富等優勢,支持中醫藥與生殖醫學的融合發展,推動天津建設成為國內領先的中醫藥強市。
陳建設主任委員以黨建強會、引領未來,學術立會、深化交流,服務凝會、人才興會為主題,對生殖醫學分會發展進行了展望,希望分會以黨建為引領,學術為根基,服務為靈魂,人才為動力,品牌為導引,深化學術引領年活動,促進中醫生殖專業技術的交流與發展。

學術交流環節,秦國政教授作《不育不孕的中醫辨病與治療思路及預后評估》學術報告,他認為中醫診治疾病應遵循先識病,次辨證,次治法,次方藥,次調攝的順序,針對不育不孕治療前應該首先辨識清楚的亞型診斷,根據亞型診斷的不同,確定治療方法與思路等。連方教授作《高齡妊娠丟失的原因與中西結合助孕治療》學術報告,她認為高齡妊娠丟失的原因與女性卵巢功能減退、子宮內膜容受性降低、男性精液質量下降等有關,提出了高齡妊娠的中西醫結合助孕治療策略。羅頌平教授作《反復妊娠丟失中西醫結合診療指南(2023年)解讀》學術報告,她認為中醫藥治療反復妊娠丟失應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治療原則,以補腎健脾、益氣養血、調理沖任為主,預培其損。孫自學教授作《無精子癥中西醫結合診療體系的建立與實踐》學術報告,他認為明確無精子癥病因,是正確治療的前提,提出了無精子不育癥中西醫結合診療體系的建立,并舉例介紹,有利于規范無精子不育癥的治療。趙紅教授作《中西醫結合治療PCOS不孕驗案分享與體會》學術報告,她根據臨床運用中醫藥治療PCOS驗案與體會,提出運用溫腎助陽,逐痰調經法論治。

此外,陳建設、曾慶琪、李海松、李湛民、丁彩飛、張建偉、王祖龍、周青、夏天、翟鳳霞、衛愛武、劉雁峰、許昕、周少虎、郭軍、李宏軍、白文俊、金保方、王家輝等專家學者分別就不育癥中西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中西醫診療、復發性流產的中醫藥診治、薄型子宮內膜致生殖障礙的中醫證治等專題作了學術報告并展開討論,展示了不同學術觀點,交流了生殖醫學領域最新診療技術、前沿研究動態,拓寬了學科發展思路。
烏魯木齊市婦幼保健院婁變參加了此次學術會議,并與一些專家進行了交流與探討,她表示通過此次學術會議,學到了很多新觀點、新技術、新成果,并表示回去要好好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會議同期舉辦了委員增補工作,百余名優秀中青年專家加入分會,為分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供稿:新疆中醫藥學會 婁變
責任編輯:劉旭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