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報 記者 熱依達 謝慧變
“小院”大門天天開,農事問診很方便,咋種咋養咋施肥,“處方”馬上開出來……基層農牧民這樣夸獎科技小院。
2022年12月,新疆又有10家科技小院通過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審核,入選2022年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截至目前,新疆共獲批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30家。
從2021年新疆首批10家科技小院入選,到如今的30家,這些科技小院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他們發揮著怎樣的作用?記者一探究竟。
依托智囊團 合作求共贏
“經過這幾年的品種改良,我家絨山羊品質越來越好,生產的山羊絨也越來越細。”1月9日,家住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那仁和布克牧場阿爾合拉特村的村民才布克加甫·庫木機爾說,他家養了400只絨山羊,從2002年開始在該縣新疆山羊繁育中心的幫助下進行品種改良。

在新疆和布克賽爾絨山羊科技小院內,防疫人員正在給絨山羊打疫苗。(資料圖)
新疆山羊繁育中心成立于1989年,幾十年的發展中,山羊繁育中心一直與自治區畜牧科學院合作進行新品系雜交改良課題研究,培育出的絨山羊遺傳性能穩定、適應性強。經過多年改良,新疆山羊已繼承了絨細、高產、絨品質好的優點。去年12月,新疆山羊繁育中心經過審核,入選2022年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
“入選科技小院,讓山羊繁育中心增加了一份科研力量?!毙陆窖蚍庇行闹魅尾潘ぐ⒌蟻喺f,“科技小院連接著科研與生產,專家和技術人才依托新疆山羊繁育中心進行課題研究,而新疆山羊繁育中心借助他們的力量進一步優化畜群結構,提高市場競爭力。在專家和技術人才的幫助下,我們的品種改良工作順利推進,最近已經開始申報絨山羊新品種?!?/p>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北疆的14家科技小院均以企業、基地、產業園區等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實體為創建載體。他們與院校師生、院所和學會(協會)專家建立合作關系,開展常態化科技服務活動,解決當地涉農實體產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使創新技術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真正把農技送到了鄉村振興的“神經末梢”。
新疆高新區(新市區)南瓜科技小院坐落于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安寧渠鎮北大路村,占地1000余畝,是一座綜合性生產基地。
南瓜科技小院負責人劉復均說,2021年,獲批建設科技小院后,得到了新疆農業大學專家的全力支持,科研人員在園區工作時間20多天,提升了各類農作物種植技術水平,及時解決了各類農作物生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明星產品”南瓜增產15%以上。
圍著農民轉 帶著農民干
“前幾天,‘小院’里的畜牧專家叮囑過,一峰公駱駝最多只能有25個‘女朋友’,這樣配種質量才高。”1月10日,家住吉木乃縣恰勒什海鄉闊爾加村的牧民葉爾達吾列提·米拉木別克和父親說,打算多準備幾峰配種的公駱駝。
2019年,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吉木乃縣攜手,投資建設了吉木乃縣萬駝園產業園區。葉爾達吾列提和父親成了產業園區員工?!爱a業園區里有專家、技術員,在那里我們不僅可以領到工資還學到了很多養殖技術。”葉爾達吾列提說。去年3月,掌握了一定技術的父子倆決定自己搞養殖,拿出積蓄買駱駝、租駱駝。如今,父子倆成了100峰駱駝的主人。
“親戚們都覺得我們膽子大,但我們不怕,因為產業園也是科技小院,小院里有專家給我們免費指導,手把手教我們如何提高產奶量等技術,加上這幾年在產業園區內學到的技術,養個百峰駱駝不成問題?!比~爾達吾列提說,去年一年靠著駱駝一家人收入近40萬元。
“科技小院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吸引了自治區畜牧專家以及各大院校的人才到這里做課題研究。在這里,他們每天圍著牧民轉,帶著牧民干,切實解決了牧民在養殖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使駱駝發病率逐年降低,幼駝死亡率降低,母駝產奶量提高?!毙陆慈f駝園有限公司總經理汪亮說,目前,科技小院采取科技人才與養殖大戶“1+N”幫帶形式,為養殖大戶提供全程技術指導。
眼下,該科技小院內正在進行駱駝人工授精科學研究工作?!艾F在正是關鍵時刻,自治區的畜牧專家帶著地區畜牧工作者正抓緊駱駝發情期開展科研工作,這項研究對牧民乃至整個駱駝產業發展意義重大。”汪亮說。
自治區科協農村專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魏立群說,像吉木乃駱駝科技小院這樣圍著農牧民轉、帶著農民干的科技小院在北疆各地還有很多。比如新疆塔城肉牛科技小院,幫助塔城市恰夏鎮牧民進行品種改良,并教會牧民如何科學配比飼料、如何進行冷配等;新疆高昌葡萄科技小院,與各類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產學研合作,取得了葡萄干清洗烘干生產線工藝專利技術。該技術有效解決了葡萄干清洗、烘干過程中褐變和析糖等問題,有力提升了葡萄干的附加值。
“經過幾年的努力,科技小院已成為解決生產難題的一線陣地,它覆蓋農業生產全過程全周期服務,是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的實踐基地,更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培育新型農民的孵化基地。”魏立群說。
特色發展路 長出“好果子”
“全疆30家科技小院,都是依托自身的發展特色和優勢產業來打造,而這些科技小院依托的主體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色密切相關。”魏立群說。
哈密作為哈密瓜的故鄉,這幾年一直致力于哈密瓜種質資源的傳承和保護。2021年,伊州哈密瓜科技小院審核通過后,哈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還依托哈密瓜科技小院建立了種質資源信息管理平臺,收錄了包括品種名稱、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農藝性狀、栽培技術要點等與哈密瓜有關的信息,為哈密瓜產業提質增效增添了動力。

在福海雅羅魚科技小院里,專家和研究生們交流分享經驗。王興攝
福海縣是北疆最大的漁業生產基地,這兩年,福海雅羅魚科技小院通過與新疆農業大學、塔里木大學等高校合作,積極推動漁業人才引進、漁業科技創新,不斷激活漁業發展新動能,并通過增殖放流等方式恢復、增加種群數量,改善和優化了福海水域的魚類群落結構,達到促進漁民增收、漁業增效的目的;新源縣因地制宜,依靠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馬產業,更是鼓勵農牧民積極養殖孕馬,新源馬業科技小院利用周邊千家萬戶牧民家中飼養馬匹的尿液,提取出一種藥物成分,并生產出雌激素原料和制劑。同時,從源頭抓起,開展各種馬匹飼養、飼料及工藝轉化的研究,指導牧民科學飼養,增收創富,提升效益。
……
魏立群說,新疆是農業大區,持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工程深入實施,是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近年來,各地科技小院結合實際,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農業科技服務模式,依托科技小院做到隨時關注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現生產、技術、市場、產業和政策更好地協同發展。
“也正是如此,這些科技小院成為了讓更多‘好種子’長出‘好果子’,讓更多農戶變‘豐收在望’為‘豐收到手’的引領者。今年,我們計劃再創建20家科技小院,實現35個脫貧縣全覆蓋,讓這些科技小院在天山南北發揮出更大能量。”魏立群說。
責任編輯:曹琳哲
來源:新疆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