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由阿勒泰地區科協、阿勒泰市科協、阿勒泰天文館共同舉辦“關于轉基因的來龍去脈”專題科普報告會。本期報告會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許盛寶教授進行授課。地、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成員單位,市相關單位領導、業務人員共80余人參加。

報告會上,許盛寶教授闡述了轉基因技術的基本內涵、應用范圍及監管策略等方面的內容,通俗易懂地講解了轉基因技術的基本理念,使在場聽眾對這一領域有了更為全面的認知。與會者紛紛就轉基因技術相關問題踴躍提問,許盛寶教授耐心解答,為大家排疑解惑。

阿勒泰市農業農村局干部林曉鳳說:“作為農業領域基層干部,對轉基因技術的了解相對有限。通過今天的講座,使我對該領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明確國家對轉基因研究與管理工作把控得極為嚴格,讓我們更加放心。”

據了解,為充分發揮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研優勢,并篩選出最適宜阿勒泰地區自然環境下種植的鮮食玉米品種,許盛寶教授及其團隊已在紅墩鎮設立“鮮食玉米科技小院”。鎮黨委對此高度重視,特別在博肯布拉克村委會附近為其團隊劃撥了50畝的實驗田地。目前,由許盛寶教授領銜的科研團隊,包括兩名博士生和兩名碩士生在內,已進駐該試驗田,并著手開展相關科研工作。經過科研團隊的精心培育,已有60個育種項目正在進行,其中40個品種是團隊自主選育的。下一步,團隊將進一步研究小麥、馬鈴薯和西紅柿等作物的優質育苗技術,有效提升阿勒泰地區的土地利用效率和糧食產量,形成產業化發展,積極打造地區特色農業品牌,為地區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許盛寶教授說:“普通民眾對轉基因了解有限,存在疑慮和顧慮,他們不清楚轉基因到底是什么、是否有危害,導致難以正確看待轉基因。因此,我們舉辦本次科普活動,分享轉基因的原理、應用場景及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民眾了解轉基因的來龍去脈,形成客觀判斷。”
阿勒泰地、市科協領導表示,此次報告會是“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動之一,計劃后期還會結合校園科技節等活動平臺,邀請許盛寶教授為青少年、農牧民等重點人群做科普報告,為發揮高層次科技人才做科普的優勢、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作出努力。
責任編輯:桑格林
阿勒泰地區科協 包洪宇 王景鴻 張雪蓮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