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樂市小營盤鎮哈日莫墩村農機大戶郭功平,幾十年如一日研究農機,他的事業一直沒有離開土地,也見證了農用播種機的發展變化。2016年,郭功平發現播種機的老式滾筒卡石頭、卡薄膜,效率不高,容易損壞。針對此問題,他發明了無軸滾筒,解決了問題,并獲得專利認證。他說:“農民也要學習進步,助力科技興農,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30多年前,他就開始研究播種機,一路走一路見證,現在已經是操作農機的行家里手,從30馬力的小型拖拉機,到220馬力的“大家伙”,他都會駕駛、會檢修、會保養。
今年,郭功平計劃播種2萬多畝地,已與合作社、農戶簽訂合同。每臺播種機,每日可完成200多畝地的播種任務。他指著院子里各式各樣的農用機械說:“我這十幾臺機器可以播種玉米、小麥、油葵、西葫蘆等作物,一年下來,純收入50余萬元。我的機械都是當下盛行的款型,主要用于播種、打草捆草。”

隨著智能制造技術不斷更新,田野里的農業機械越來越“聰明”。每隔幾年,郭公平都會根據市場需求和農業技術的發展現狀,引進先進的播種機,不僅能提高播種效率,降低駕駛員的勞動強度,還可以減少種子浪費,節約成本。
如今,郭功平的播種機在前行的同時松軟土地,均勻地播撒種子,以精確的播種量、株行距和深度進行播種,提升出苗率,具有節省種子、使每株作物的營養面積均勻等優點。同時,每臺農機都裝上了北斗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駕駛員只需控制啟停、掉頭,農機便根據導航自動徑直播種,誤差小,還能從數據上統計農機動態、分析農機使用效率等,生成作業大數據。
郭功平一直堅持走科技發展道路,以科技發展農業,有力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加快了傳統農業技術向現代農業技術的轉化步伐,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浪潮中,像他這樣肯吃苦、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正逐漸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柱力量。
責任編輯:桑格林
博州科協 庫來西、劉登輝、程永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