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及自治區科協工作要求,烏魯木齊市科協聯動區縣科協、教育、衛健等多部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錨定提升婦女科學文化素質核心目標,精心打造“科普潤萬家 巾幗綻芳華”——“科普母親”專題培訓活動。通過賦能母親群體,輻射帶動家庭與社會科學素養整體躍升。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專題培訓38場次,線上線下覆蓋婦女群眾1.7萬人次。

一、聚合力強根基,織密協同聯動網
烏魯木齊市科協黨組將“科普母親”培訓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專題部署推進,統籌“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經費提供堅實保障。橫向聯動婦聯、教育、衛健委、網信辦等部門,整合優質師資與資源;縱向依托區縣科協、街道(鄉鎮)、社區(村)三級網絡,確保培訓觸角延伸至城鄉每個角落。
59名基層婦女骨干先后參加自治區科普宣傳員(科普母親)示范班培訓,學成后化身“種子力量”,在各自崗位上拓展培訓版圖,以“一點星火”帶動“一片燎原”,讓科學知識沿著巾幗足跡傳遍更多家庭。

二、精品課程重適配,配送科學養分
培訓緊扣思想政治引領、女性生活科普、能力素養提升、健康知識普及四大核心,采用“線上+線下”雙軌模式,邀請專家學者與優秀女性科技工作者授課,內容涵蓋現代文明理念、家庭教育智慧、疾病預防知識、數字技能應用、應急救護技巧、食品安全常識等,為不同需求的女性量身定制“科學菜單”。
(一)靶向服務基層需求
針對達坂城區、烏魯木齊縣農業占比高的特點,烏魯木齊市科協專項撥款7萬元,將培訓與“科技之冬”“科技之春”活動深度融合:田間地頭開講“動物疫病防疫”“種植業病蟲害防治”,助力農牧民豐產增收;院落炕頭傳授“疾病預防”“家庭急救”“心理調適”,守護鄉村女性身心健康。
(二)巧借節點浸潤人心
春節期間,聯合沙區黨校、77中學開展“家風建設與傳承”課程,讓優良家風隨年味傳遞;三八國際婦女節,推出女性形象素養提升課,從營養健康到生活妝容,點亮巾幗自信光彩;暑假里,邀請新疆知名科普作家葛勇帶來《柯小駝漫游奇境記》親子閱讀分享,讓科普文學在母子互動中生根發芽;網絡安全月,走進131小學家長學校,指導家長當好孩子的“網絡護航員”。每個節日都成為科學傳播的“黃金窗口”,讓知識傳遞更具溫度。

三、陣地搭臺融體驗,解鎖科普“新姿勢”
依托市科技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科普教育基地等陣地,打造“沉浸式”學習場景,將“科普母親”活動與“紅領巾課堂”“科學工作坊”“科普研學”有機融合,讓媽媽們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同步成長。在市科技館生命健康展區,母親們通過互動展品直觀了解兒童成長奧秘;天津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里,3D打印、激光切割、AI問答等“黑科技”體驗,讓母子在家門口觸摸科學前沿;在科普教育基地“六畝半”非遺文化體驗現場,媽媽們帶著孩子學扎染技藝、悟原理,讓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碰撞火花。在這里,科普不再是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玩得轉的生動實踐。
四、云端拓展傳播鏈,構建學習閉環
烏魯木齊市科協精心制作10堂線上精品課程,在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及“烏魯木齊市科技館”“科普烏魯木齊”公眾號同步上線,嵌入“學習-測試-反饋”一站式服務,累計有效觀看量達5.3萬次,回收問卷24600份,精準掌握學習效果。
圍繞活動亮點打造的12部科普短視頻,通過烏魯木齊市科協及區縣科協好奇抖音賬號傳播,總播放量突破65萬次。鮮活有趣的內容讓科學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形成“母親學有所獲、家庭積極參與、社會廣泛認可”的良性循環。
從社區課堂到田間地頭,從線下互動到云端聯結。這場以母親為支點的科普實踐,不僅讓科學素養扎根家庭土壤,更以“她力量”激活社會共治的一池春水,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注入了鮮活的科學內涵。
展望前路,烏魯木齊市科協將繼續深耕細作,讓科普之花在更多巾幗手中綻放,讓科學之光穿透街巷樓宇,照亮每個家庭的幸福之路,書寫新時代全民科學素質提升的精彩篇章。
責任編輯: 帕孜來提·吐魯洪
烏魯木齊市科協 米日古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