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魯木齊市米東區益民社區科普體驗館里,近期每天都洋溢著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永祥街的孩子們像一群雀躍的“小探險家”,在社區“科普向導”的帶領下,一頭扎進了奇妙的科學世界。體驗館內,各類物理現象裝置、自然科學模型整齊陳列,成了孩子們眼中最有趣的“玩具”。有的孩子踮著腳尖,聚精會神地盯著電流實驗裝置,看著導線里的電流通過燈光的明滅、指針的跳動“流動”起來,小臉上寫滿了好奇;有的拉著科普向導的衣角,追問著杠桿原理裝置為何能輕松撬動“重物”,清脆的提問聲此起彼伏。孩子們一會兒動手操作,一會兒低頭觀察,一會兒又和小伙伴分享新發現,整個體驗館熱鬧得像個科學主題的游樂園。

“自從社區科普體驗館建成,我們就常態化開展各類科普活動,尤其到了暑假,孩子們的熱情簡直擋不住。”社區負責人笑著說,每天一開門,附近的孩子結伴而來,打卡體驗成了暑期“必修課”。
在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六道灣鄰里中心,一間占地100平方米的科普體驗室正成為居民們解鎖科學樂趣的熱門去處。推門而入,20多種科普展品與互動項目錯落分布,從適合孩童探索的趣味裝置到成年人也能沉浸其中的科技體驗,內容緊扣生活場景,巧妙覆蓋了全年齡段人群的好奇心。最引人駐足的,當屬兩大“明星項目”。“腦控萬物——腦機爆米花”展臺前總是圍著不少人,體驗者戴上輕便的腦電設備,只需集中注意力,屏幕上的進度條便會隨之攀升,當專注力達到閾值,一旁的爆米花機便“噗嗤”作響,新鮮出爐的爆米花帶著熱氣滾落,讓人們在趣味互動中直觀感受腦機接口技術的奇妙。不遠處的AI象棋機器人同樣人氣高漲,棋盤兩側,既有老者凝神思索,也有孩童踮腳支招。機器人反應迅速,落子精準,時而步步緊逼,時而巧設陷阱,與人類對手展開智慧較量。贏了的居民難掩笑意,輸了的也不氣餒,反倒饒有興致地研究起機器人的戰術,小小的棋盤成了老少咸宜的“智慧擂臺”。

“以前暑假總擔心孩子在家玩手機,現在家門口就有這樣的科普好去處,既能學知識又能交朋友,我們家長太省心了!”一位來接孩子的家長豎起大拇指,話語里滿是認可。
今年,為深入推進科普工作下沉基層、服務群眾,打通科普服務“最后一公里”,自治區、市兩級科協統籌投入66萬元,在經開區科技園社區、高新區天津路社區、米東區益民社區、水磨溝區六道灣鄰里中心精準布局,打造了4個社區科普體驗室。通過推動科普陣地與基層治理場景深度融合,聯動優質科普服務隊伍下沉支援,實現科普資源的精準化供給,讓科普工作在基層落地生根、扎實見效。
這些嵌入社區生活場景的科普體驗室,不僅為轄區青少年搭建了近距離接觸科學的平臺,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感知科學魅力、涵養科學精神,更成為激活基層科普活力的重要載體,被居民親切稱為“家門口的科學寶藏”,為提升基層群眾科學素養注入了鮮活動力。
下一步,烏魯木齊市科協將以試點經驗為基礎,強化系統指導與資源支持,推動科普活動常態化、規范化開展,并積極融合新媒體傳播手段,拓展科普覆蓋面與影響力,推動科普資源向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延伸,增強科協組織的服務能力和實效,為全面提升全民科學素質、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責任編輯:帕孜來提·吐魯洪
烏魯木齊市科協 米日古麗 供稿